9月12日专业配资门户,由中铁十八局承建的合武高铁陶家山隧道提前贯通,成为合武高铁湖北段首座贯通的隧道,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。
陶家山隧道进口
合武高铁(沪渝蓉高铁合肥至武汉段)是国家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的重要干线,线路全长360.5公里,设计时速350公里。中铁十八局承建的HWZQ-1标段正线全长41.9公里,施工内容包括隧道5座,桥梁8座,区间路基等任务,其中,陶家山隧道全长1463.13米,最大埋深73米。
陶家山隧道贯通
“陶家山隧道隧址区隶属大别山地区,为秦岭褶皱系,隧道整体围岩类别为Ⅱ~Ⅴ级,分布有节理密集带、风化异常带和岩体破碎带等不良地质,存在塌方、危岩落石、突泥涌水等地质风险。”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。
展开剩余67%技术人员开展测量作业
面对复杂地质挑战,项目团队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各项要求,科学开展前期策划,坚持科技引领,构建了“超前探测—智能施工—数字管控”三位一体技术体系,运用三维地质雷达发射高频电磁波扫描前方岩体,实时生成厘米级分辨率的三维地质图像,提前预警不良地质风险,同时,通过瞬变电磁探水技术探测地下水体分布,探测里程可达720米,有效避免突泥涌水风险,为支护参数动态调整提供科学依据。
隧道施工现场
加大各类资源投入力度、紧盯工序循环,并通过引入新型智能衬砌台车等大机设备和集成轨道式分布料系统、顶模插入式振捣系统和高频附着式振捣系统等先进技术,实现自动布料、振捣、养护,衬砌施工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%。
隧道施工数字化管理平台
此外,项目搭建的隧道施工数字化管理平台,高效整合了地质雷达、监控量测、人员定位等数据,通过BIM+GIS技术构建三维模型,可实时显示掌子面围岩等级、支护参数、人员机械位置,实现了从人工监测向技术防控的转变,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全质量管控水平。
据悉,合武高铁建成运营后,武汉与合肥的往返时间将由目前的2小时缩短至1小时,进一步优化长江经济带铁路网布局专业配资门户,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,对加快构建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(中国基建报)
发布于:广东省叁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